“人造人”技术,怎么造?造出来的还是人吗?

1932年,英国作家赫胥黎发表了《美丽新世界》这本有着很强科幻意味的反乌托邦小说,书中描述了在生物技术高度发达的二十六世纪,人类不需经受生育之苦,借着生物技术和人造子宫、体外受精、体外培育胚胎,批量生产出5个等级的人类,然后通过宣传和麻醉品维系着社会的稳定。而与“人造人”社会相对应的是被隔离的蛮荒地,那里的人们还坚持着自然生育,他们被“主流社会”认为是“不完美”的存在。

 《美丽新世界》被改编为影视剧

 《美丽新世界》被改编为影视剧

  赫胥黎在发表这本书时,绝对想不到,不到50年后,1978年,就出现了试管婴儿技术以及蓬勃发展的生殖医学产业。好在,虽然各种技术包括生物技术和辅助生殖技术在不断发展,但目前各国的伦理和法规都在向促进科技向善、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,因此,赫胥黎小说里的阶级对立的场景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。不过,生殖医学也走到了新的路口,那就是人造精子、人造卵子、人工子宫技术的发展。

  飞速发展的生殖医学

  一枚正常的种子才能在土壤中生根发芽,正常的怀孕需要无遗传缺陷的胚胎和具有容受性的子宫。但总有一部分比例的人群,因为先天发育或后天疾病的影响,无法产生健康的卵子/精子,或者女方的子宫无法给胚胎发育提供支持。这时候,人造卵子/精子、人工子宫就给他们带来了希望。

  生殖医学的发展之快出乎人们意料,一些科学家用各种办法尝试制造卵子/精子,其中,有不少实验取得了成功。

  2004年,东京农业大学的Tomohiro Kono把小鼠卵子染色体改造成精子形态,使正常小鼠的卵子受精,从而培育出了一只没有“父亲”的小鼠。与此相对,2010年,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Richard R。 Berhringer用干细胞技术获得了来自两只雄鼠的“后代”小鼠。

  2012 年,日本科学家 Mitinori Saitou将小鼠皮肤细胞体外诱导成人工精子,这是人类首次在体外培育出人工精子。这些精子也能够使卵子成功受精,随后生出健康的小鼠。

  2016 年,日本科学家林克彦(Katsuhiko Hayashi)将小鼠的皮肤细胞体外诱导成为人工卵子,并成功受精发育成健康小鼠,这是世界上首次完全体外诱导出人工卵子。

人工卵子加自然精子培育的小鼠。图源:MACMILLIAN PUBLISHER LTD。

人工卵子加自然精子培育的小鼠。图源:MACMILLIAN PUBLISHER LTD。   

  而关于人造子宫,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人发表了一个模型的专利(下图),模型中布满了输送养分的管道。2017年,一种叫生物袋(biobag)的子宫模型进入公众视野,它也成功地让早产的羊胎在里面继续发育了4周,这一技术目前还在完善当中。